在生态透水砖透水系数测量中,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测量精度:
一、试样准备环节
试样选取与制备
严格按照标准选取或制备试样,确保试样的形状、尺寸符合要求。对于圆柱体试样,直径和厚度的误差应控制在极小范围内,例如直径偏差不超过±0.5mm,厚度偏差不超过±0.2mm。尽量从同一批次、同一生产工艺的透水砖产品中选取多个试样(通常不少于3个),以减少产品个体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密封处理
选择优质的密封材料,确保试样四周密封良好,无任何渗漏通道。在密封过程中,要均匀涂抹密封材料,避免出现局部过厚或过薄的情况。对密封后的试样进行仔细检查,可采用适当的方法(如充气法)检测是否存在微小气泡或渗漏点,若有则重新密封。
二、试验操作环节
真空处理
在抽真空过程中,确保真空装置正常运行,真空度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(90 kPa±1 kPa)。使用高精度的真空压力表进行实时监测,误差控制在±0.1kPa以内。严格按照规定时间(30分钟)保持真空状态,时间误差不超过±1分钟。并且在真空保持期间,避免外界因素(如振动、压力波动等)对真空环境的影响。
浸泡处理
加入足够的水覆盖试样且保证水位高出试样10cm,在浸泡过程中,要确保水温恒定,水温波动范围控制在±0.5℃以内,因为水温对水的物理性质有影响,进而影响测量结果。浸泡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(20分钟),误差不超过±0.5分钟。
安装与测试
将试样与透水圆筒连接时,要确保连接紧密,无任何缝隙或渗漏可能。使用专用的连接工具和密封材料,保证连接的可靠性。在测试过程中,保持供水稳定,水流速度波动控制在±5%以内。同时,要确保溢流水槽的溢流口和透水圆筒的溢流口处于稳定的溢流状态,可通过安装流量稳定装置来实现。用量筒接水时,选择精度较高的量筒(如较小刻度为1ml),并且读数时要准确到较小刻度的下一位。每次接水前要确保量筒内无残留水分,接水过程中避免水溅出量筒。
三、数据处理环节
多次测量取平均
按照规定测量三次透水量,取平均值作为结果。在计算平均值时,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,如加权平均法(当三次测量结果的偏差较大时)或简单算术平均法(当三次测量结果较为接近时)。
误差分析与修正
对测量过程中的各项误差进行分析,如试样制备误差、试验操作误差、环境因素误差等。根据误差分析的结果,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。例如,如果发现由于水温波动导致测量结果偏差,可根据水的物理性质与水温的关系,对透水系数进行修正计算。
生态透水砖的透水功能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量化:
透水系数:透水系数是衡量透水砖透水性能的关键指标,反映了雨水在透水砖内的渗透速度。根据我国相关标准,透水砖的透水系数应不小于1.0mm/s。
孔隙率:孔隙率是指砖体内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,孔隙率越大,透水性能越好。透水砖的孔隙率应不小于15%。
透水时效:透水时效是指透水砖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持续透水的能力。例如,某些透水砖的透水时效可达到10次以上。
保水率:保水率是指透水砖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水分的能力。保水率越高,透水砖的蓄水能力越强。